¥1288000.00
2024-04-19
尺寸:34.3~34.7×1.6~1.9mm 重量:10.6g
说明:契丹,是古族名,也是古国名。曾居今辽河上游一带,以游牧为生。北魏时,自号契丹,分属八部。隋唐时,形成部落联盟。唐代曾于此地设置都督府,以契丹首领为都督。唐末,迭剌部首领阿保机,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,于916年建立契丹国,自称皇帝。947年,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,从此与五代和北宋并立。
契丹地区曾迁入大批汉人,他们受汉人的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影响,社会进步很快。辽在北宋宣和年间为金所灭,金朝统治下的契丹族仍称契丹人。元代契丹族渐与汉族融合,契丹人被称为汉人。
辽代契丹的国力曾影响到中亚地区,因而中亚、阿拉伯以至西欧诸国,在13世纪时多概称中国人为契丹人。至今,俄语中仍沿用契丹一词,称呼中国。
至于契丹文,则是契丹族自己创造的文字。契丹原无文字,只刻木记事。这种文字是仿效汉字的偏旁制成的,有大字、小字两种。大字是在太祖(阿保机)于神册五年(920)受命给从侄鲁不古和突吕不制成。小字是太祖弟迭剌所制。一般认为:若似独立的“方块字”,体型接近汉字者为契丹大字;若趋于拼音,每个字似由几个原字组成者为契丹小字。
到金初,契丹字仍沿袭使用。金章宗(完颜璟)明昌二年,下诏罢契丹字,后渐废。
辽代用契丹字译汉籍多种,今俱失传。今天发现契丹的文字资料,主要有墓志、碑刻、摩崖、洞穴墨书,此外尚有铜镜、钱币、印章等。
关于契丹文钱币,在官方考古中最早的记录是1977年5月,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出土一枚契丹文银币,面文“天朝万顺”,背有阴刻契丹文,不识,大小相当于当十大钱。钱文是契丹大字,从钱文可以看出笔画是用汉字增损制成的。这枚钱无论从制作上,还是从书法上看,均为上乘。泉界分析是作为某种庆典的纪念品,是研究契丹文的重要资料之一。这枚钱币目前收藏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博物馆。
契丹文大字“天朝万顺”钱除官方考古这品外,还见有金质2品,本世纪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。铜质者,此前共见有三品,分别为上海博物馆、新加坡收藏家、国内收藏家所收藏。本场拍卖这品为近年新现世,此品表面锈蚀层次自然,铸造砂型、文字气息、钱体比例均与此前发现的三品一脉相承,应为一枚开门真品。惟此品尺寸与此前见到的三枚铜质者略有不同,此品尺寸偏小,厚度偏薄,但经仔细对比,并非与此前见到的三品为同一版式,其外廓内壁似整体缩小,所以可判断,此品并非此前所见铜质版“天朝万顺”钱磨损后变小,应为有意铸造的一枚尺寸略小的版式。在“天朝万顺”钱家族中应属新发现的一个版式,殊为珍贵。
目前,“天朝万顺”币文的释读在学界尚存在一定争议,大部分泉界依传统释读理解为“天朝万顺”,著名钱币学家卫月望老师则将其释读为“天朝万岁”,贾敬颜老师结合女真文将此币文释读为“天禄通宝”,也有部分泉家支持此币为“千秋万岁”的契丹文大字书写。在契丹文资料尚属缺乏、研究尚处于薄弱的情况下,“天朝万顺”的释读只是今天大部分泉人的一种暂释。极美品
RMB:200,000-1,500,000